大夫曰:“不轨之民,困桡公利,而欲擅山泽。从文学、贤良之意,则利归于下,而县官无可为者。上之所行则非之,上之所言则讥之,专欲损上徇下,亏主而适臣,尚安得上下之义,君臣之礼?而何颂声能作也?”

贤良曰:“古者,上取有量,自养有度,乐岁不盗,年饥则肆,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籍敛,不过十一。君笃爱,臣尽力,上下交让,天下平。‘浚发尔私’,上让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职也。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也。’君君臣臣,何为其无礼义乎?及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上公,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作也。卫灵公当隆冬兴众穿池,海春谏曰:‘天寒,百姓冻馁,愿公之罢役也。’公曰:‘天寒哉?我何不寒哉?’人之言曰:‘安者不能恤危,饱者不能食饥。’故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夫高堂邃宇、广厦洞房者,不知专屋狭庐、上漏下湿者之廇也 。系马百驷、货财充内、储陈纳新者,不知有旦无暮、称贷者之急也。广第唐园、良田连比者,不知无运踵之业、窜头宅者之役也。原马被山,牛羊满谷者,不知无孤豚瘠犊者之窭也。高枕谈卧、无叫号者,不知忧私责与吏正戚者之愁也。被纨蹑韦、搏粱啮肥者,不知短褐之寒、糠(米舌)之苦也。从容房闱之间、垂拱持案食者,不知跖耒躬耕者之勤也。乘坚驱良、列骑成行者,不知负檐步行者之劳也。匡床旃席、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辂挽船、登高绝流者之难也。衣轻暖、被美裘、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飘胡、代、乡清风者之危寒也。妻子好合。子孙保之者,不知老母之憔悴、匹妇之悲恨也。耳听五音、目视弄优者,不知蒙流矢、距敌方外者之死也。东向伏几、振笔如调文者,不知木索之急、棰楚者之痛也。坐旃茵之上,安图籍之言若易然,亦不知步涉者之难也。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刈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生而往,死而旋,彼独非人子耶?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公刘好货,居者有积,行者有囊。太王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文王作刑,国无怨狱。武王行师,士乐为之死,民乐为之用。若斯,则民何苦而怨,何求而讥?”

公卿愀然,寂若无人。于是遂罢议止词。

奏曰:“贤良、文学不明县官事,猥以盐、铁为不便。请且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

奏曰︰“可。”

白话文翻译:

御史大夫说:“那些不遵守法律的百姓,破坏国家的利益,还想要独占山林湖泽的资源。按照贤良文学之士的想法,那么利益就会归到下面(百姓手中),而朝廷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上面(朝廷)所做的事他们就反对,上面所说的话他们就讥讽,一心只想损害君主的利益去顺从百姓,使君主受损而让臣子获利,这样哪里还有上下之间的道义、君臣之间的礼节呢?又怎么能有歌颂之声兴起呢?”

贤良说:“古时候,君主征收赋税有一定的限度,自己的生活用度也有节制,丰收的年份百姓不会去偷盗,灾荒的年份就会放宽对百姓的限制,使用民力,每年不超过三天,征收赋税,不超过十分之一。君主深切关爱百姓,臣子竭尽全力做事,上下相互谦让,天下就会太平。‘尽情开发你们的私田’,这体现了君主对下的谦让。‘然后才轮到我的私田’,这表明先完成公家的职事。孟子说:‘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也没有讲义却把君主放在后面的人。’君君臣臣,怎么会没有礼义呢?到了周朝末年,君主的德政恩惠阻塞不通,而私欲众多,君主生活奢侈,对下面的索取也很多,百姓在下面困苦不堪,对上面的公事懈怠,因此出现了按亩征税的情况,《硕鼠》这样的诗也创作出来了。卫灵公在隆冬时节征发民众挖水池,海春劝谏说:‘天气寒冷,百姓又冷又饿,希望您能停止劳役。’卫灵公说:‘天气寒冷吗?我怎么不觉得冷呢?’人们说:‘生活安逸的人不能体恤处于危难中的人,吃饱的人不能给饥饿的人食物。’所以吃着剩余粱肉的人很难体会穷困的滋味,处于安逸享乐中的人很难理解勤劳艰苦的生活。住高楼大厦、深宅大院的人,不知道住狭小简陋、上面漏雨下面潮湿房屋的人的痛苦。有上百匹马拴着、财物堆满屋内、不断储存新东西的人,不知道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靠借贷度日的人的急迫。有大宅院、宽阔的菜园、良田连片的人,不知道没有立足之地、住在简陋房屋里的人的辛劳。满山都是马、牛羊布满山谷的人,不知道没有小猪瘦牛的人的贫穷。高枕无忧、安卧无事、没有催债叫嚷声的人,不知道为私人债务担忧和被官吏逼迫的人的愁苦。穿着丝绸、踩着熟皮靴、吃着精粮肥肉的人,不知道穿粗布短衣的寒冷、吃糠咽菜的痛苦。在闺房里悠闲自在、垂衣拱手端着食案吃饭的人,不知道拿着农具亲自耕种的人的辛劳。乘坐坚固的车子、赶着良马、出行有一队骑兵跟随的人,不知道背着担子步行的人的劳累。睡在舒适的床、铺着毡席、身边有侍从环绕的人,不知道背着车辕、拉着船、攀登高山、横渡河流的人的艰难。穿着轻暖的衣服、披着漂亮的皮裘、住在温室里、乘坐安稳车子的人,不知道驻守边疆、在胡地、代地漂泊、迎着寒风的人的危险和寒冷。夫妻和睦、子孙绕膝的人,不知道老母亲的憔悴、单身妇女的悲伤怨恨。耳听音乐、眼看歌舞艺人表演的人,不知道在战场上冒着飞箭、抵御敌人的人的死亡威胁。面向东伏在几案上、轻松地挥笔写文章的人,不知道戴着刑具、遭受杖打的人的痛苦。坐在毡垫上,安然地谈论着书上的话好像很容易,也不知道亲身经历的人的艰难。从前商鞅在秦国执政的时候,处罚人就像割茅草一样随便,用兵就像弹射弹丸一样轻率;参军的人在长城外曝尸荒野,运送军粮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活着出去,死了才回来,他们难道不是父母的儿子吗?所以君子以仁爱之心去宽恕他人,以道义来衡量事情,自己的好恶与天下人共同分享,不把不仁的事情施加给别人。公刘喜爱财物,使得居家的人有积蓄,出行的人有干粮。太王喜爱女色,但国内没有无夫的怨女,国外没有无妻的旷夫。文王制定刑法,国内没有令人怨恨的案件。武王出兵打仗,士兵乐于为他战死,百姓乐于为他效力。像这样,百姓怎么会痛苦怨恨,又怎么会有所求而讥讽呢?”

公卿们听了之后神色忧愁,寂静得好像没有人一样。于是就停止了议论,不再说话。

有人上奏说:“贤良、文学不了解朝廷的事务,轻率地认为盐铁专卖不方便。请求暂且废除郡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的铁官。”

皇帝批复说:“可以。”

注释:

不轨:不遵守法律,越出常规。

困桡(náo):破坏,扰乱。

擅:独占,独揽。

文学、贤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这里指参与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之士,他们多以儒家思想为依据发表见解。

县官:这里指朝廷、官府。

浚发尔私:出自《诗经・周颂・噫嘻》,原句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意为尽情开发你们的私田。

遂及我私:出自《诗经・小雅・大田》,原句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意思是雨水先浇灌公田,然后才轮到我的私田,体现先公后私。

岁:年。

籍敛:征收赋税。

末涂:末年,末世。

塞:阻塞不通。

履亩之税:按土地面积征税。

硕鼠:《诗经》中的一篇,讽刺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

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国君。

海春:卫国的臣子。

冻馁:寒冷饥饿。

隐约:穷困,艰难。

佚乐:安逸享乐。

邃宇:深广的房屋。

洞房:深邃的内室。

专屋:简陋狭小的房屋。

廇(lòu):同 “瘺”,这里指痛苦。

驷(sì):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这里 “百驷” 指很多马。

称贷:借债。

广第:大宅院。

唐园:宽阔的菜园。

连比:相连,成片。

运踵之业:立足之地。运踵,转动脚跟,形容地方小。

窜头宅:简陋狭小的房屋。

原马:指放养在原野上的马。

窭(jù):贫穷。

私责:私人债务。

吏正戚:被官吏逼迫。正,通 “征”,这里指逼迫;戚,忧愁。

被纨(wán)蹑(niè)韦:穿着丝绸,踩着熟皮靴。被,同 “披”,穿着;纨,细绢;蹑,踩;韦,熟皮。

搏粱啮(niè)肥:吃着精粮肥肉。搏,这里指取食;粱,精粮;啮,咬,吃。

短褐:粗布短衣。

糠(米舌):应为 “糠覈(hé)”,指糠皮,形容食物粗劣。

房闱:闺房。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悠闲的样子。

跖(zhí)耒(lěi):拿着农具。跖,踩,踏;耒,古代的一种农具。

乘坚驱良:乘坐坚固的车子,赶着良马。

匡床:舒适的床。

旃(zhān)席:毡席。

侍御:侍从。

负辂(lù):背着车辕。

绝流:横渡河流。

安车:可以坐乘的小车,高官所乘。

乘边城:驻守边疆。

飘胡、代:在胡地、代地漂泊。胡、代,古代北方地区。

妻子好合:出自《诗经・小雅・常棣》,意为夫妻和睦。

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这里泛指音乐。

弄优:指歌舞艺人的表演。

蒙流矢:冒着飞箭。

距敌:抵御敌人。

东向:面向东。

伏几:趴在几案上。

振笔:挥笔。

木索:刑具,木枷和绳索。

棰(chuí)楚:用棍棒拷打。

旃茵:毡垫。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实行变法,使秦国强大。

刈(yì)菅(jiān)茅:割茅草。刈,割;菅茅,茅草。

用师:用兵。

弹丸:弹射弹丸,形容轻率。

从军者:参军的人。

暴骨:曝尸荒野。

戍漕:运送军粮。

辇(niǎn)车:古代用人拉或推的车,这里指运送军粮的车。

公刘:古代周族的首领,带领周族发展农业,使百姓富足。

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文王:周文王,名姬昌,商末周族领袖,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

武王:周武王,周文王之子,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愀(qiǎo)然:神色忧愁的样子。

郡国榷沽:郡国的酒类专卖。榷沽,专卖酒类。

关内:古代地区名,不同时期范围不同,这里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延伸阅读:

《史记・商君列传》:详细记载了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活动、政治举措以及最终的命运,可深入了解商鞅执政时期秦国的社会状况和商鞅的政治思想,与文中提到的商鞅相关内容相互印证。

《诗经译注》(程俊英著):对《诗经》中的《硕鼠》《噫嘻》《大田》《常棣》等诗篇进行详细的注释和翻译,有助于理解文中引用《诗经》句子的原意和表达的思想。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能深入理解孟子 “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也” 的思想,以及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理念,把握贤良引用孟子言论的内涵。

《中国古代经济史》(傅筑夫著):系统阐述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对盐铁专卖、赋税制度等经济问题有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文中关于朝廷经济政策和百姓经济生活的讨论。

相关阅读:

《盐铁论》其他篇章:阅读全书可全面了解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等围绕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辩论,深入体会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不同学派观点的交锋,以及这些观点对西汉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可能有更多关于盐铁专卖、朝廷与百姓关系、治国理念等方面的讨论。

《说苑・政理》:西汉刘向所著,包含许多关于政治治理、君臣关系、民生等方面的故事和言论,与本文中关于君主与百姓、君臣礼义等讨论相关,可作为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新序・杂事》:同样是西汉刘向编撰,里面有不少关于古代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理念、统治者的责任以及如何处理朝廷与百姓的关系等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汉书・食货志》:详细记录了汉代的经济制度、农业生产、赋税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理解文中关于籍敛、履亩之税、盐铁专卖等经济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帮助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