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耕
分类:卷一 浏览量:
大夫曰:“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布衣有朐邴,人君有吴王,皆盐铁初议也。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蚤绝其源而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所伤必多矣。太公曰:‘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幷兼之徒奸形成也。”
文学曰:“民人藏于家,诸侯藏于国,天子藏于海内。故民人以垣墙为藏闭,天子以四海为匣匮。天子适诸侯,升自阼阶,诸侯纳管键,执策而听命,示莫为主也。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则民化上。若是,虽汤、武生存于世,无所容其虑。工商之事,欧冶之任,何奸之能成?三桓专鲁,六卿分晋,不以盐铁。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而不在朐邴也。”大夫曰:“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平,而民不疑。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今罢去之,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闾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是以养强抑弱而藏于跖也。强养弱抑,则齐民消;若众秽之盛而害五谷。一家害百家,不在朐邴,如何也?”文学曰:“山海者,财用之宝路也。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死士用,则仇雠灭,仇雠灭,则田野辟,田野辟而五谷熟。宝路开,则百姓赡而民用给,民用给则国富。国富而教之以礼,则行道有让,而工商不相豫,人怀敦朴以相接,而莫相利。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居句之宜,党殊俗易,各有所便。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民失其便。器用不便,则农夫罢于野而草莱不辟。草莱不辟,则民困乏。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郡中卒践更者,多不勘,责取庸代。县吧或以户口赋铁,而贱平其准。良家以道次发僦运盐、铁,烦费,百姓病苦之。愚窃见一官之伤千里,未睹其在朐邴也。”
白话文翻译:
御史大夫说:“百姓家中有宝贵的器物,尚且要用匣子装起来收藏好,何况是君主所拥有的山林湖海呢?那些能够获取财利的地方,必定在深山荒野和偏远的湖泽之中,不是豪强大族就无法从中获取利益。从前,盐铁没有被国家垄断经营的时候,平民中有朐邴那样的富豪,君主中有吴王刘濞那样的诸侯,这都是当初盐铁经营引发的事情。吴王独占山林湖海的富饶资源,对他的百姓征收轻薄的赋税,赈济供养贫困的人,以此来树立个人的威望。个人威望积累多了,叛逆的心思就产生了。如果不及早断绝祸源却担忧后来产生的问题,就好像决开吕梁的堤坝,水势汹涌而来,受到伤害的一定很多。姜太公说:‘一个家族为害百家,百家为害诸侯,诸侯为害天下,王法要禁止这样的行为。’如今放纵百姓去追逐财利,废除盐铁专卖来资助那些强暴强横的人,满足他们的贪心,众多邪恶之人聚集在一起,豪门大族结成朋党,那么强横难制的人就会日益难以控制,兼并他人的奸邪之徒的恶行也就形成了。”
文学之士说:“百姓把财富藏在家里,诸侯把财富藏在封国里,天子把财富藏在天下。所以百姓用围墙当作收藏财物的屏障,天子把四海当作装财物的匣子和柜子。天子到诸侯那里去,从东阶登上殿堂,诸侯交出钥匙,拿着竹简听从天子的命令,以此表示没有谁能擅自做主。因此,圣明的君主不蓄积聚敛财富,而是把财富藏于民间,远离浮薄的财利,致力于让百姓行仁义之事;仁义和礼制确立了,百姓就会受到君主的教化。如果是这样,即使商汤、周武王活在当世,也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工商业方面的事情,就像欧冶子铸剑那样的事,又怎么能形成奸邪之事呢?鲁国的三桓专权,晋国的六卿瓜分政权,都不是因为盐铁专卖的缘故。所以能够掌握重大财利权力的,不在于山林湖海,而在于朝廷;一个家族为害百家的情况,出现在内部,而不在于像朐邴那样的平民富豪。”
御史大夫说:“山林湖海的资源有禁令管制,百姓就不会相互倾轧;物价的贵贱有调节使之公平,百姓就不会产生疑虑。官府设立权衡标准和物价准则,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即使让五尺高的小孩到市场上去,也没有人能够欺骗他。如今废除这些措施,那么豪强大族就会擅自使用资源并独占财利。他们控制市场和街巷的贸易,价格的高低全凭他们一张嘴,物价贵贱没有常规,他们安坐着就能成为豪富,这就是在培养豪强、抑制弱小,实际上是在帮助像盗跖那样的人积聚财富。培养豪强、抑制弱小,平民百姓就会受到削弱;就好像众多杂草茂盛生长会损害五谷一样。一个家族为害百家的情况,不在于朐邴那样的人,怎么能这样说呢?”
文学之士说:“山林湖海,是获取财物的宝贵途径。铁器,是农夫的得力助手。得力助手使用得好,那么危害就会消除,危害消除了,那么田野就会得到开垦,田野开垦了五谷就会成熟。获取财物的途径畅通了,那么百姓就会富足,百姓的用度就会充足,百姓的用度充足了国家就会富强。国家富强了再用礼义来教化百姓,那么人们行路时就会相互礼让,工商业者也不会相互欺诈,人们怀着敦厚朴实的心态相互交往,而不会相互谋取私利。秦地、楚地、燕地、齐地,土地的肥力不同,地势的刚柔有别,工具大小的使用,弯曲和笔直的适宜程度,各地风俗不同,各有各的便利之处。官府垄断经营并强制统一铁器的规格等,那么铁器就会失去其适宜的特性,农民就会失去便利。器具使用不方便,那么农夫就会在田野里疲惫不堪,荒地也就得不到开垦。荒地得不到开垦,百姓就会贫困匮乏。所以盐铁冶炼的地方,大体上都依傍着山川,靠近铁和炭的产地,那些地方往往路途遥远而且劳作艰苦。郡中轮到服更役的士卒,大多不能胜任,就要求取钱财雇人代替。有的县按照户口摊派铁器,还压低铁器的价格标准。良家百姓按照路途次序被征发去雇车运输盐和铁,既麻烦又耗费钱财,百姓对此深感痛苦。我私下认为,一个官吏的不当行为能伤害到千里之外的百姓,没看出问题是出在像朐邴那样的人身上。”
注释:
家人:这里指普通百姓。函匣:用匣子装起来。
权利之处:指能够获取财利的地方。
异时:从前,过去。
盐铁未笼:盐铁没有被国家垄断经营。笼,垄断,控制。
布衣:平民。朐邴:指朐地和邴地的富豪,具体所指不详,代指民间因盐铁获利的富豪。
吴王:即吴王刘濞,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诸侯王,曾因盐铁之利而势力强大,后发动 “七国之乱”。
专:独占。山泽之饶:山林湖海的富饶资源。
薄赋其民:对他的百姓征收轻薄的赋税。
赈赡:赈济,供养。
私威:个人的威望。
逆节之心:叛逆的心思。
蚤:通 “早”。
吕梁:即吕梁洪,在今江苏铜山附近,地势险要,水势湍急。
太公:指姜太公吕尚。
放民:放纵百姓。
资:资助,帮助。
遂:满足。
强御:强横难制的人。
并兼之徒:兼并他人的人。
垣墙:围墙。藏闭:收藏财物的屏障。
匣匮:匣子和柜子。
适:到…… 去。诸侯:古代的封国君主。
升自阼阶:从东阶登上殿堂。阼阶,东阶,主人迎接宾客时走的台阶,这里指天子到诸侯处时,诸侯以主人身份迎接,天子从东阶上堂。
管键:钥匙。
执策而听命:拿着竹简听从天子的命令。策,竹简。
畜聚:蓄积聚敛。
浮利:浮薄的财利。
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这里代指工商业方面的事务。
三桓:春秋时期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个卿大夫家族,他们长期把持鲁国政权。
六卿:春秋时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个卿大夫家族,后六卿逐渐强大,瓜分了晋国。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
县官:这里指官府。设衡立准:设立权衡标准和物价准则。
五尺童子:形容小孩,五尺是古代的长度计量,这里表示小孩的身高。
决市闾巷:控制市场和街巷的贸易。决,控制,掌握。
高下在口吻:价格的高低全凭他们一张嘴,形容随意定价。
端坐而民豪:安坐着就能成为豪富。
藏于跖:帮助像盗跖那样的人积聚财富。跖,即盗跖,古代传说中的大盗。
齐民:平民百姓。
财用之宝路:获取财物的宝贵途径。
死士:本指敢死的勇士,这里比喻铁器是农夫得力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仇雠:仇敌,这里指危害农业生产的因素。
土力:土地的肥力。
刚柔异势:地势的刚柔有别。
巨小之用:工具大小的使用。
居句之宜:弯曲和笔直的适宜程度。居,通 “倨”,弯曲;句,通 “勾”,弯曲。
党殊俗易:各地风俗不同。党,处所,这里指地方。
笼而一之:垄断经营并强制统一。
罢:通 “疲”,疲惫。
草莱:荒地。
践更:秦汉时的一种更役,指轮到服役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役的人叫践更。
不勘:不能胜任。勘,胜任。
责取庸代:要求取钱财雇人代替。庸,通 “佣”,雇佣。
以户口赋铁:按照户口摊派铁器。
贱平其准:压低铁器的价格标准。
良家: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家。道次:路途次序。发僦(jiù):征发雇车。
延伸阅读:
《史记・吴王濞列传》:详细记载了吴王刘濞的生平事迹,包括他如何利用盐铁之利发展势力,以及最终发动 “七国之乱” 的过程。通过阅读这篇传记,可以深入了解文中提到的吴王专山泽之饶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以及当时诸侯与中央的关系。
《汉书・食货志》:全面阐述了汉代的经济制度、政策和发展状况,其中对盐铁专卖制度的起源、实施和影响有详细的记载。有助于理解盐铁专卖在汉代经济和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围绕盐铁问题所引发的各种讨论的背景。
《中国古代经济史》(傅筑夫著):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阅读此书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脉络,以及盐铁专卖等经济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和意义。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对《左传》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左传》中记载了许多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权力分配、社会矛盾等问题,与文中文学之士提到的三桓专鲁、六卿分晋等事件相关,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政治权力的演变和社会问题的根源。
相关阅读:
《盐铁论》其他篇章:本文是《盐铁论》中的一部分,阅读全书可以全面了解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之间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问题的论辩,更深入地把握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不同观点的交锋,以及这些观点对汉代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桓宽的《盐铁论》研究著作:如对《盐铁论》的注释、解读和评论等相关书籍,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盐铁论》的内容,包括对文中观点的分析、历史背景的阐述以及学术价值的探讨等。
关于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和经济思想的学术论文:通过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可以了解学者们对汉代盐铁专卖制度、商业发展以及经济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拓宽对本文所涉及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关于汉代盐铁专卖制度对社会阶层结构影响的研究、汉代经济思想中儒家与法家观点的碰撞等方面的论文。
《管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如对盐铁等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论述,与《盐铁论》中御史大夫的一些观点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照阅读,进一步理解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发表评论(人工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