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曰:“饰几杖,修樽俎,为宾,非为主也。炫耀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夫家人有客,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而况县官乎?故列羽旄,陈戎马,所以示威武,奇虫珍怪,所以示怀广远、明盛德,远国莫不至也。”

贤良曰:“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故圣人绝而不言。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今万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者,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故设明堂、辟雍以示之,扬干戚、昭雅、颂以风之。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奇虫不畜之兽,角抵诸戏,炫耀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之待远方殊。昔周公处谦以卑士,执礼以治天下,辞越裳之贽,见恭让之礼也;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骡驴馲驼,北狄之常畜也。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明盛德也。隋、和,世之名宝也,而不能安危存亡。故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

大夫曰:“晏子相齐三君,崔庆无道,劫其君,乱其国,灵公国围;庄公弒死;景公之时,晋人来攻,取垂都,举临菑,边邑削,城郭焚,宫室隳,宝器尽,何冲之所能折乎?由此观之:贤良所言,贤人为宝,则损益无轻重也。”

贤良曰:“管仲去鲁入齐,齐霸鲁削,非持其众而归齐也。伍子胥挟弓干阖闾,破楚入郢,非负其兵而适吴也。故贤者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侧席;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夫贤臣所在,辟除开塞者亦远矣。故春秋曰:‘山有虎豹,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也。”

白话文翻译:

御史大夫说:“装饰几案和手杖,整治酒器和食器,这是为了招待宾客,而不是为了君主自己享用。展示炫耀奇珍异物,是用来向四方的少数民族展示的,而不是为了百姓。普通人家有客人来,尚且有歌舞艺人、奇异变幻的表演来助兴娱乐,更何况是朝廷呢?所以排列装饰着羽毛的旗帜,陈列着战马,这是用来显示威武的;展示奇珍异兽,这是用来表示胸怀宽广、德泽深远,让远方的国家没有不来归附的。”

贤良说:“圣明的君主崇尚礼仪、施行德政,重视仁义而轻视怪异和暴力之事,所以圣人拒绝谈论这些并对此保持沉默。孔子说:‘言语忠诚守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不能背弃这些品德。’如今各个远方的国家君主带着礼物前来进献,是心怀天子的盛德,并且想要观赏中原地区的礼仪,所以设立明堂、辟雍来展示给他们看,舞动盾牌和大斧,演奏《雅》《颂》等乐章来教化他们。现在却用那些供玩赏而不实用的器物,奇珍异兽这些不应该蓄养的动物,以及角抵等各种杂耍表演,把这些炫耀的东西陈列出来夸耀,这大概和周公对待远方来客的做法大不相同。从前周公以谦逊的态度礼贤下士,秉持礼仪来治理天下,辞谢了越裳氏的礼物,这是展现了谦恭辞让的礼仪;随后,让越裳氏进入文王的宗庙,这是展现了大孝的礼仪。(远方来客)亲眼目睹了威严的仪态、盾牌大斧的舞蹈阵容,亲耳聆听了清越的歌声和《雅》《颂》的乐章,内心充满了高尚的品德,高高兴兴地回去,这就是四方少数民族之所以仰慕仁义而归附中原的原因,而不是通过辗转翻译、由翻译官带着来看猛兽熊罴的。犀牛、大象、野牛、老虎,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常见的动物;骡子、驴子、骆驼,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畜养的动物。这些动物在中原地区很少见,在外国却不被看重,南越人用孔雀羽毛装饰门户,昆仑山旁边的人,把玉璞当作普通石头来投掷乌鸦喜鹊。如今看重外国人所轻视的东西,珍视外国人所大量拥有的东西,这不是用来使中原地区富足、彰显盛德的做法。隋侯珠、和氏璧,是世间的名贵宝物,却不能决定国家的安危存亡。所以要宣扬德行、展示威严,依靠的是贤能的臣子和良相,而不在于犬马奇珍等怪异之物。因此圣明的君主把贤才当作宝物,而不把珠玉当作宝物。从前晏子在宴席之间施展才能,却能在千里之外制敌取胜;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即使满箱子都是隋侯珠、和氏璧,对于国家的存亡也没有益处。”

御史大夫说:“晏子辅佐齐国的三代君主,崔杼、庆封无道,劫持他们的君主,扰乱齐国的国政,齐灵公被围困;齐庄公被弑杀;齐景公的时候,晋国人前来攻打,夺取了垂都,攻占了临菑,边境城邑被削减,城墙被焚烧,宫殿被毁坏,珍宝器物被抢尽,晏子又怎么能制敌取胜呢?从这一点来看,贤良所说的把贤才当作宝物,那么对于国家的兴衰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作用。”

贤良说:“管仲离开鲁国去到齐国,齐国称霸而鲁国衰落,并不是他带领着鲁国的民众归附了齐国。伍子胥带着弓箭求见阖闾,攻破楚国进入郢都,并不是他背着楚国的兵器前往吴国。所以贤能的人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受到尊重,他离开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被轻视。楚国有子玉(得臣),晋文公为此坐不安席;虞国有宫之奇,晋献公为此睡不好觉。贤能的臣子所在的国家,排除障碍、打通阻塞的能力也会很强大而且影响深远。所以《春秋》上说:‘山上有虎豹,葵菜和藿香就不会被采摘;国家有贤能的士人,边境就不会受到侵害。’”

注释:

饰几杖,修樽俎:装饰几案和手杖,整治酒器和食器。几,几案;杖,手杖;樽,酒器;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炫耀奇怪:展示炫耀奇珍异物。奇怪,奇异的事物。

陈四夷:向四方少数民族展示。四夷,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倡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列羽旄(máo):排列装饰着羽毛的旗帜。羽旄,用羽毛装饰的旗帜。

陈戎马:陈列战马。

蛮、貊(mò):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泛指偏远地区的民族。

奉贽(zhì)献:带着礼物前来进献。贽,礼物。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扬干戚:舞动盾牌和大斧。干,盾牌;戚,大斧。

昭雅、颂:演奏《雅》《颂》等乐章。《雅》《颂》是《诗经》中的部分,多为朝廷正乐。

风(fěng)之:教化他们。风,同 “讽”,教化。

玩好不用之器:供玩赏而不实用的器物。

角抵:古代的一种技艺表演,类似摔跤、相扑等。

辞越裳之贽:辞谢了越裳氏的礼物。越裳,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贽,礼物。

威仪干戚之容:威严的仪态、盾牌大斧的舞蹈阵容。

重译狄鞮(dī):辗转翻译,狄鞮指翻译官。

犀(xī)象兕(sì)虎:犀牛、大象、野牛、老虎。兕,古代指犀牛一类的野兽。

骡驴馲(tuō)驼:骡子、驴子、骆驼。

以孔雀珥(ěr)门户:用孔雀羽毛装饰门户。珥,原指珠玉耳饰,这里作动词,装饰。

玉璞(pú):未经雕琢的玉石。

抵乌鹊:投掷乌鸦喜鹊。抵,投掷。

隋、和:隋侯珠与和氏璧,古代著名的珍宝。

喻德示威:宣扬德行、展示威严。

折冲:制敌取胜。原指抵御敌人,后引申为在外交、军事等方面战胜对方。

崔庆:崔杼、庆封,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曾专权乱政。

灵公国围:齐灵公被围困。齐灵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庄公弒死:齐庄公被弑杀。齐庄公,齐灵公之子。

景公:齐景公,齐庄公之弟,齐国国君。

垂都、临菑(zī):垂都,地名;临菑,即临淄,齐国都城。

隳(huī):毁坏。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辅佐吴王阖闾成就霸业。

挟弓干阖闾:带着弓箭求见阖闾。干,求见。阖闾,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破楚入郢:攻破楚国进入郢都。郢,楚国都城。

子玉得臣:即成得臣,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楚国有名的将领。

文公侧席:晋文公为此坐不安席。文公,指晋文公重耳;侧席,不正坐,形容坐不安稳,以示忧虑。

宫之奇:春秋时期虞国的大夫,有贤能。

晋献不寐:晋献公为此睡不好觉。晋献,指晋献公,晋国国君。

辟除开塞:排除障碍、打通阻塞。

葵藿(kuí huò):葵菜和藿香,泛指野草。

延伸阅读: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深入理解孔子 “言忠信,行笃敬” 等言论的内涵,以及儒家对于道德、礼仪的重视,有助于把握贤良所秉持的思想观念。

《史记・管晏列传》:详细记载了管仲和晏子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和功绩,可与文中关于他们的论述相互印证,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在齐国的作为和影响。

《左传》:作为编年体史书,其中有许多关于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记载,包括文中提到的崔杼、庆封之乱,晋楚争霸等历史事件,能帮助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刘泽华主编):系统阐述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对儒家、法家等学派关于德治、贤才等思想有深入分析,可从宏观角度理解御史大夫和贤良在政治理念上的争论。

相关阅读:

《盐铁论》其他篇章:阅读全书可全面了解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等围绕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辩论,深入体会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不同学派观点的交锋,以及这些观点对西汉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说苑・尊贤》:西汉刘向所著,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尊重贤才、贤才对国家重要性的故事和言论,与本文中贤良强调贤才为宝的观点相关,可作为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新序・杂事》:同样是西汉刘向编撰,里面有不少关于古代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理念、君臣关系以及贤才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资治通鉴・周纪》: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详细的编年记载,可从时间顺序上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各国兴衰、贤才作用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