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路
分类:卷五 浏览量: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皋遁逃,不能死其难。食人之重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其厚于己而薄于君哉?同门共业,自以为知古今之义,明君臣之礼。或死或亡,二三子殊路,何道之悖也!”
文学曰:“宋殇公知孔父之贤而不早任,故身死。鲁庄知季有之贤,授之政晚而国乱。卫君近佞远贤,子路居蒲,孔悝为政。简公不听宰我而漏其谋。是以二君身被放杀,而祸及忠臣。二子者有事而不与其谋,故可以死,可以生,去止其义一也。晏婴不死崔、庆之难,不可谓不义;微子去殷之乱,可谓不仁乎?”大夫曰:“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至贤保真,伪文莫能增也。故金玉不琢,美珠不画。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而强文之,譬若雕朽木而砺鈆刀,饰嫫母画土人也。被以五色,斐然成章,及遭行潦流波,则沮矣。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鸡亦无党也?”
文学曰:“非学无以治身,非礼无以辅德。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宝也、待礛诸之工而后明。毛嫱,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周公,天下之至圣人也,待贤师学问而后通。今齐世庸士之人,不好学问,专以己之愚而荷负巨任,若无橶舳,济江海而遭大风,漂没于百仞之渊,东流无崖之川,安得沮而止乎?”大夫曰:“性有刚柔,形有好恶,圣人能因而不能改。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而不能革其心。故子路解长剑,去危冠,屈节于夫子之门,然摄齐师友,行行尔,鄙心犹存。宰予昼寝,欲损三年之丧。孔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若由不得其死、然。’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故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也。”
文学曰:“西子蒙以不洁,鄙夫掩鼻;恶人盛饰,可以宗祀上帝。使二人不涉圣人之门,不免为穷夫,安得卿大夫之名?故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故人事加则为宗庙器,否则斯养之爨材。干、越之铤不厉,匹夫贱之;工人施巧,人主服而朝也。夫丑者自以为姣,故饰;愚者自以为知,故不学。观笑在己而不自知,不好用人,自是之过也。”
白话文翻译:
御史大夫说:“孔子的七十多位弟子亲身接受了圣人的学说,在孔子门下都有显名,他们都是具备诸侯卿相才能的人,其中能够成为一方君主的据说有好几个。在处理政事方面有冉有、季路,在言辞应对方面有宰我、子贡。宰我在齐国做事,受到齐简公的宠信,田常发动叛乱时,他的主张得不到施行,自己死在朝廷中,齐简公也在檀台被杀。子路在卫国做官,孔悝发动叛乱,他不能救君主出逃,自己在卫国被剁成肉酱;子贡、子皋则逃跑了,没有为君主的危难而死。接受了别人丰厚的俸禄却不能改变困境,处于别人给予的尊贵官位却不能保全君主,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厚待而对君主却那么薄情呢?他们同门学习相同的学业,自认为懂得古今的大义,明白君臣之间的礼节。然而有的死了,有的逃跑了,这几个人的行为如此不同,他们所遵循的道义怎么会如此违背呢!”
文学之士说:“宋殇公知道孔父嘉贤能却不早点任用,所以自己被杀身亡。鲁庄公知道季友贤能,却很晚才把政事交给他,因而导致国家混乱。卫国国君亲近奸佞之人而远离贤能之士,子路驻守在蒲地,孔悝主持国政。齐简公不听从宰我的建议而泄露了计谋。因此这两位君主自身被放逐或杀害,而且灾祸连累到了忠臣。宰我和子路他们遇到事情却没有参与谋划,所以他们可以选择死,也可以选择生,离开或者留下,从道义上来说都是一样的。晏婴没有为崔杼、庆封的叛乱而死,不能说他不仁义;微子离开混乱的殷朝,能说他不仁义吗?”
御史大夫说:“最美好的玉料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外物没有什么能够装饰它。最贤能的人保持着纯真的本性,虚假的文饰没有什么能够增添他的贤能。所以金玉不需要雕琢,美丽的珍珠不需要描绘。如今仲由(子路)、冉求没有檀木、柘木那样优良的材质,也没有像隋侯珠、和氏璧那样的美玉资质,却硬要对他们进行文饰,就好像雕刻腐朽的木头、磨砺铅质的刀,给嫫母化妆、给土人描绘一样。给他们披上五彩的颜色,看上去文采华美,等到遭遇路上的积水和流动的波浪,就会毁坏了。那些一心怀恋古代的道理,埋头于《诗》《书》之中的人,国家有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国家混乱却不能治理,这和在乡里追逐鸡,鸡也不会听从他们是一样的吧?”
文学之士说:“不学习就无法修养自身,没有礼仪就无法辅助培养品德。和氏璧那样的美玉,是天下的珍宝,要等待良工的雕琢之后才能显现出它的光彩。毛嫱是天下美丽的女子,要依靠香料、脂粉的打扮之后才更加容光焕发。周公是天下最圣明的人,要依靠贤师的教导和学习之后才能学识通达。如今世上那些平庸的人,不喜欢学习,只凭着自己的愚蠢却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就好像船没有船桨,在渡江海的时候遭遇大风,就会沉没在百仞深的深渊里,向东漂流到没有边际的江河中,怎么可能毁坏停止呢(指必然失败)?”
御史大夫说:“人的本性有刚有柔,人的外形有美有丑,圣人能够顺应它却不能改变它。孔子在外表上改变了几位弟子的服饰,却不能改变他们的内心。所以子路解下长剑,去掉高高的帽子,在孔子门下屈身受教,然而他整理好衣服与师友相处时,还是一副刚强的样子,浅陋的心思仍然存在。宰予白天睡觉,还想减少守丧三年的时间。孔子说:‘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再粉刷了’,‘像仲由这样,恐怕会不得好死吧。’所以内心没有那种贤能的本质而只是在外表上学习文饰,即使有贤能的老师和良好的朋友,也如同在油脂上作画、在冰上雕刻一样,白费时日,没有成效。所以优秀的老师不能修饰驼背的人,香料脂粉不能改变嫫母的丑陋。”
文学之士说:“西施如果蒙上了不干净的东西,就连粗鄙的人也会掩鼻而过;丑陋的人如果精心打扮,也可以用来祭祀上帝。假如这两个人没有进入圣人的门下学习,不免会成为穷困的人,怎么能获得卿大夫的名声呢?所以磨刀石是用来使刀刃锋利的,学习是用来使人充分发挥才能的。孔子说:‘觚不像个觚的样子,这还叫觚吗,这还叫觚吗!’所以人经过努力学习和培养就可以成为宗庙中有用的器物(指有才能的人),否则就只能成为厨房里烧火的木材。干地、越地出产的未经磨砺的铜铁,普通人会轻视它;工匠施展技巧进行加工后,君主就会用它来制作器物并在朝堂上使用。丑陋的人自认为美丽,所以才要修饰;愚蠢的人自认为有智慧,所以才不学习。让人嘲笑的根源在自己身上却不自知,不喜欢任用贤能的人,这是自以为是造成的过错啊。”
注释:
七十子:指孔子门下的七十多位贤能弟子。
南面: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处理政事时皆面向南而坐,后泛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
冉有:即冉求,孔子的弟子,以政事见长。季路: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性格刚直,勇敢,也擅长政事。
宰我:孔子的弟子,以言辞善辩著称。子贡:即端木赐,孔子的弟子,善于言辞和经商。
秉事:做事,主持事务。
田常:即田成子,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发动政变,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简公:齐简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檀台:齐国的台名。
仕卫:在卫国做官。
孔悝:卫国大夫,曾发动叛乱。
菹(zū):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子皋:即高柴,孔子的弟子。
食人之重禄:接受别人丰厚的俸禄。
宋殇公: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孔父:即孔父嘉,宋国的大臣,贤能,被华父督所杀。
鲁庄:鲁庄公,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季有:应为季友,鲁国的卿,贤能,曾帮助鲁庄公稳定政权。
卫君:这里指当时的卫国国君。佞:奸佞之人,善于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子路居蒲:子路驻守在蒲地。蒲,卫国的城邑。
漏其谋:泄露了计谋。
二子:指宰我和子路。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以贤能和善于言辞著称。崔、庆:崔杼和庆封,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曾发动叛乱。
微子:商纣王的叔父,因见商朝将亡,离开朝廷。殷:商朝。
至美:最美好的。素璞:未经雕琢的璞玉。
保真:保持纯真的本性。
伪文:虚假的文饰。
琢:雕琢。
画:描绘。
仲由:即子路。冉求:即冉有。檀柘(zhè):檀木和柘木,都是质地优良的木材,这里比喻优秀的资质。
隋、和:隋侯珠与和氏璧,都是古代的珍宝,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和资质。
强文之:硬要对他们进行文饰。文,这里作动词,修饰。
砺:磨砺。鈆(qiān)刀:铅质的刀,形容质地软而钝的刀。鈆,同 “铅”。
嫫母: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容貌丑陋。
被(pī):同 “披”,披上。
斐然成章:形容文章富有文采,这里指外表看上去文采华美。
行潦(lǎo):道路上的积水。
沮(jǔ):毁坏。
重怀古道:一心怀恋古代的道理。
枕籍:埋头,沉浸其中。
邮里:乡里。
非学无以治身:不学习就无法修养自身。
非礼无以辅德:没有礼仪就无法辅助培养品德。
和氏之璞:和氏璧那样的美玉。和氏璧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发现的美玉。
礛(jiān)诸:古代治玉的工匠。
毛嫱: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香泽脂粉:香料、脂粉等化妆品。
周公: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期的政治家,曾辅佐成王治理天下。
齐世:世上。
荷负:承担。
橶舳(jǐ zhú):船桨,这里泛指船只的航行工具。橶,船桨;舳,船尾持舵处,代指船。
性:本性。
外变二三子之服:在外表上改变了几位弟子的服饰。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几位弟子。
革:改变。
解长剑,去危冠:解下长剑,去掉高高的帽子。危冠,高高的帽子。
屈节:屈身,指屈身受教。
摄齐(zī):整理好衣服。齐,衣服的下摆。
行行(hàng)尔:刚强的样子。
宰予昼寝:宰予白天睡觉,这是《论语》中记载的事情,孔子因此批评了宰予。
欲损三年之丧:想减少守丧三年的时间。古代守丧制度规定,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丧三年。
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再粉刷了。杇,同 “圬”,抹墙。
若由不得其死,然:出自《论语・先进》,意思是像仲由这样,恐怕会不得好死吧。
画脂镂冰:在油脂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成效。
戚施:指驼背的人。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鄙夫:粗鄙的人。
恶人:丑陋的人。
宗祀:祭祀。
砥:磨刀石。
觚(gū)不觚,觚哉,觚哉:出自《论语・雍也》,觚是古代的一种酒器,有特定的形制,孔子感慨觚不像个觚的样子,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人事加:人经过努力学习和培养。
宗庙器:宗庙中有用的器物,比喻有才能的人。
斯养:古代指掌管炊事、养马等事务的人,这里指厨房。爨(cuàn)材:烧火的木材。
干、越:古代的两个地方,干在今江苏扬州一带,越在今浙江一带。铤(dìng):未经冶铸的铜铁。
厉:磨砺。
匹夫:普通人。
人主:君主。
姣:美丽。
自是:自以为是。
延伸阅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详细记载了孔子众多弟子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当时的活动和贡献,可深入了解文中提到的冉有、子路、宰我、子贡等人的具体情况,与本文对孔子弟子的讨论紧密相关。
《论语集注》(朱熹著):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有助于理解文中引用的孔子言论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等,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之士和御史大夫围绕孔子弟子展开的辩论所涉及的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选读》:其中可能包含对晏婴、微子等人物的详细介绍,有助于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之士以他们为例进行的关于仁义的讨论。
《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等主编):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等,可帮助理解文中关于学习、修养、教育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及其弟子所代表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相关阅读:
《盐铁论》其他篇章:本文是《盐铁论》中的一部分,阅读全书可全面了解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等围绕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辩论,更深入地体会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不同学派观点的交锋,以及这些观点对西汉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说苑・尊贤》: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古代杂史小说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尊重贤才、任用贤能的故事和言论,与文中关于贤才的作用、君主对贤才的态度等内容相关,可作为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新序・杂事》:同样是西汉刘向编撰的一部历史故事集,里面有不少关于古代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对于理解古代的君臣关系、道德观念、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发表评论(人工审核后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