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贪
分类:卷六 浏览量:
大夫曰:“然。为医以拙矣,又多求谢。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长吏厉诸小吏,小吏厉诸百姓。故不患择之不熟,而患求之与得异也;不患其不足也,患其贪而无厌也。”
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士足以优身及党,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今小吏禄薄,郡国繇役,远至三辅,粟米贵,不足相赡。常居则匮于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非徒是也,繇使相遣,官庭摄追,小计权吏,行施乞贷,长吏侵渔,上府下求之县,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语曰:‘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今大川江河饮巨海,巨海受之,而欲溪谷之让流潦;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故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也。”
大夫曰:“贤不肖有质,而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故周公非不正管、蔡之邪,子产非不正邓皙之伪也。夫内不从父兄之教,外不畏刑法之罪,周公、子产不能化,必也。今一一则责之有司,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
贤良曰:“驷马不驯,御者之过也。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春秋刺讥不及庶人,责其率也。故古者大夫将临刑,声色不御,刑以当矣,犹三巡而嗟叹之。其耻不能以化而伤其不全也。政教闇而不着,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故君子急于教,缓于刑。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是以周公诛管、蔡,而子产诛邓皙也。刑诛一施,民遵礼义矣。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无不从教。何一一而缚之也?”
白话文翻译:
御史大夫说:“确实如此。做医生的医术拙劣,还常常索要更多的谢礼。做官吏的已经大多不贤良了,还侵扰盘剥百姓。高级官吏欺压那些低级官吏,低级官吏又欺压百姓。所以不担心对官吏挑选得不仔细,而担心选拔的标准和实际得到的人不一样;不担心他们的才能不足,而担心他们贪婪且没有满足的时候。”
贤良说:“古代制定爵位和俸禄的制度,卿大夫的俸禄足够用来使贤能之士生活优渥并厚待士人,士人的俸禄足够用来使自身和族党生活优裕,平民百姓做官的,他们的俸禄足够用来抵偿自己不耕种的损失并且靠俸禄生活。如今低级官吏俸禄微薄,郡国的徭役,远的要去到三辅地区,粟米价格昂贵,俸禄不足以维持生计。平时生活就会在衣食方面感到匮乏,遇到变故时就会卖掉牲畜、出卖产业。不仅如此,徭役不断地被派下来,官府派人追逼,那些耍小聪明、弄权的小官吏,施行向百姓借贷(实则是索要)的行为,高级官吏侵扰盘剥百姓,上级官府向下级的县索要财物,县又向乡索要,乡又从哪里取得呢?俗话说:‘财物贿赂向下蔓延,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流尽就不会停止。’如今大江大河的水流入大海,大海接受了这些水,却想让溪谷拒绝接纳积水;想要百官廉洁,是不可能实现的。想要影子正就要使身子正,想要下属廉洁,自己首先要做到廉洁。所以贪婪卑鄙的根源在于上级的表率而不在于下级,教化训导的关键在于政策措施而不在于百姓。”
御史大夫说:“贤能和不贤能的人有本质的区别,而贪婪卑鄙是人的本性,君子能够在内心洁身自好,却不能完全教化那些本性贪婪卑鄙的人。所以周公不是没有纠正管叔、蔡叔的邪恶行为,子产不是没有纠正邓皙的欺诈行为。那些人在内不听从父兄的教导,在外不畏惧刑法的惩处,周公、子产不能教化他们,那是必然的。如今一味地责备官吏,官吏难道能束缚住那些人的手脚让他们不做坏事吗?”
贤良说:“四匹马拉的马不驯服,是驾车人的过错。百姓没有治理好,是官吏的过错。《春秋》批评指责的对象不涉及平民百姓,而是责备他们的上级领导。所以古时候大夫将要被处刑的时候,不享受音乐和女色,即使刑罚恰当,仍然要多次巡视并为之叹息。他们以不能教化这些人而感到羞耻,并且为这些人不能保全自身而感到悲伤。政治教化昏暗而不彰显,百姓跌倒了却不搀扶,就好像婴儿靠近水井一样,任由他们掉进去。如果是这样,那还怎么能成为百姓的父母官呢?所以君子急于施行教化,而缓于使用刑罚。一次刑罚可以纠正一百个人的行为,杀掉一个人可以使一万人谨慎。因此周公诛杀了管叔、蔡叔,子产诛杀了邓皙。刑罚一施行,百姓就会遵守礼义了。在上位的人教化下面的人,就像风吹草倒一样,没有人不服从教化的。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去束缚他们呢?”
注释:
求谢:索要谢礼。谢,感谢的礼物。
侵渔:侵扰盘剥。
长吏:高级官吏。厉:欺压。
小吏:低级官吏。
患求之与得异:担心选拔的标准和实际得到的人不一样。
无厌:没有满足。厌,满足。
润贤厚士:使贤能之士生活优渥并厚待士人。润,使…… 滋润,这里指给予优厚待遇。
优身及党:使自身和族党生活优裕。党,族党,指亲族。
代其耕:抵偿自己不耕种的损失。
繇(yáo)役:古代百姓为官府服劳役。
三辅:西汉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后指其管辖的地区,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相赡(shàn):维持生计。赡,供给,供养。
有故:遇到变故。
卖畜粥(yù)业:卖掉牲畜、出卖产业。粥,同 “鬻”,卖。
繇使相遣:徭役不断地被派下来。
官庭摄追:官府派人追逼。摄追,追逼。
小计权吏:耍小聪明、弄权的小官吏。
行施乞贷:施行向百姓借贷(实则是索要)的行为。
货赂下流:财物贿赂向下蔓延。
让流潦(lǎo):拒绝接纳积水。潦,积水。
欲影正者端其表:想要影子正就要使身子正。表,外表,这里指人的身体。
在率不在下:根源在于上级的表率而不在于下级。率,表率。
教训在政不在民:教化训导的关键在于政策措施而不在于百姓。教训,教化训导。
贤不肖:贤能和不贤能。
质:本质。
内洁己:在内心洁身自好。
纯教:完全教化。
管、蔡:管叔、蔡叔,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的弟弟,曾发动叛乱。
邓皙:春秋时期郑国人,能言善辩,好为新奇,后被子产诛杀。
伪:欺诈。
驷(sì)马:四匹马拉的车。
御者:驾车的人。
春秋刺讥不及庶人:《春秋》批评指责的对象不涉及平民百姓。《春秋》是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常通过微言大义对一些行为进行褒贬。
率:上级领导。
声色不御:不享受音乐和女色。御,使用,这里指享受。
当:恰当。
三巡:多次巡视。
伤其不全:为这些人不能保全自身而感到悲伤。
政教闇(àn)而不着:政治教化昏暗而不彰显。闇,同 “暗”。
颠蹶(jué):跌倒。
赤子:婴儿。
急于教:急于施行教化。
缓于刑:缓于使用刑罚。
刑诛一施:刑罚一施行。
延伸阅读: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了古代一些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官吏的事迹,可与文中讨论的官吏廉洁问题相互对照,了解优秀官吏的行为和品质。
《汉书・食货志》:对汉代的经济制度、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徭役等方面有详细记载,有助于理解文中关于小吏俸禄微薄、百姓生活困苦以及徭役相关的内容。
《中国古代吏治研究》: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考核、奖惩以及吏治的演变等方面,可深入了解古代吏治的情况,以及官吏廉洁和政治教化的关系。
《论语集注》(朱熹著):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君子品德、教化以及为政之道的内容,可帮助理解文中贤良所表达的关于教化和为官的思想,如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所体现的以身作则的思想与儒家观念相通。
相关阅读:
《盐铁论》其他篇章:本文是《盐铁论》中的一部分,阅读全书可全面了解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等围绕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的辩论,更深入地体会当时的社会思潮和不同学派观点的交锋,以及这些观点对西汉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说苑・政理》:西汉刘向所著,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政治治理、官吏职责以及教化百姓等方面的故事和言论,与本文中关于官吏行为、政治教化的讨论相关,可作为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新序・杂事》:同样是西汉刘向编撰,里面有不少关于古代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对于理解古代的君臣关系、官吏的选拔和治理以及教化的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资治通鉴・汉纪》:对西汉时期的历史有详细的编年记载,可从时间顺序上了解文中所提到的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关于官吏与百姓关系、政治教化等方面的情况。
发表评论(人工审核后显示)